2022-03-15 14:09:15
来源:福山新闻网
水母网3月15日讯(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通讯员 唐蕾 摄影报道)今天是第四十个3·15 “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”,区市场监管局特梳理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消费陷阱,特发布此消费警示,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,理性消费,规避消费风险。
警惕老年保健品骗局
老年人普遍防范意识较弱,一些无良商家采用免费试用体验、讲座授课、专家义诊、赠送礼品、无效退款等承诺,诱导老年人花高价购买假劣保健品。
老年人在保健品消费过程中,要时刻保持警惕,牢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,切勿贪图小便宜,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核查保健品企业及产品信息,发现上当受骗保留相关证据,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警惕预付卡消费
通常经营者会用大额优惠诱导消费者,在消费者办理预付消费卡后停业跑路;有的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,单方面设定不公平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合法权利;也有消费者办卡之后发现服务缩水,名不符实。
消费者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慎重,核实经营者的注册信息,签订协议时查看合同有无不公平条款,谨慎办理大额预付消费卡。
警惕网络促销活动
每逢节日或“双11”、“双12”等网购消费高峰来临,部分不良商家有意通过捆绑式促销套餐、不平等定金条款、先涨价后降价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消费者网购请选择正规电商平台,认真甄别促销规则条款,切忌贪图便宜,盲目冲动消费。发现权益受损保留证据,及时投诉。
警惕非法信息收集
目前,各种功能的APP层出不穷,其中部分APP平台涉嫌违法收集个人信息。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,收集消费者手机内“短信”、“通讯录”、“位置”、“录音”、“照片”、“交易记录”、“上网浏览记录”等信息,形成有商业价值的数据包,非法占有使用牟利,出现技术失误还会导致大量消费者隐私泄露。
消费者下载使用APP要慎重,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,不安装可疑的APP。认真阅读APP的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,对涉嫌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,要拒绝使用并投诉举报,一旦发现信息泄露,及时留存证据维权。
警惕辅导培训类无资质
目前,学科类、文体类等培训种类繁多,培训机构好坏鱼龙混杂。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查看培训机构设立是否合法、注意审查协议中是否有“霸王条款”、索取和查实消费凭证,保留证据、谨防网络培训陷阱。
警惕装修合同被坑
业主在签订装修合同时,一是要验明合同当事人身份,写清居室装饰施工内容和承包方式。二是在合同中必须注明使用装饰材料的具体品牌或型号,以防装饰公司以次充好。三是业主在工程进行中,对某些装修项目有所增减,一定要填写相关的书面材料并作为合同的附件汇入装修合同书中。四是合同中有关保修的条文是必不可少的,而且要分清责任。
警惕家电购买存猫腻
现在市场上家用电器的品牌很多并且价格实惠,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要到证照齐全信誉度高的商家购买,且看所购买的家用电器是否有合格证等相关材料,保留好发票等购物凭证,以免自己买到不合格的产品。
牟腾飞
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:0535-6631311